紫金矿业:矿业龙头的历史

   2024-06-23 most tech60
核心提示:紫金矿业,是一家在全球从事金、铜、锌(铅)、锂、银、钼等金属矿产资源勘查、开发以及工程设计、技术应用研究的大型跨国矿业集

紫金矿业,是一家在全球从事金、铜、锌(铅)、锂、银、钼等金属矿产资源勘查、开发以及工程设计、技术应用研究的大型跨国矿业集团,是中国及亚洲唯一矿产铜量破百万吨大关的矿企,也是头部矿业企业中矿产金、铜量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。

在2023年的《福布斯》全球上市公司排行榜里,紫金矿业位列第284位,在上榜的全球金属矿业企业里排名第6位。

成立几十年来,紫金矿业通过不断地并购,一步一步实现了如今的行业地位。

一、紫金山

紫金矿业,源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之北的紫金山,根据历史记载,因为紫金山盛产金,故而得到了“紫金山”的名称。建国后的1960年到1979年间,福建省地质局曾派出几支队伍,多次以寻找铜为目标,对紫金山开展了勘探工作。然而,由于对成矿条件认识的限制,几支队伍均未能取得突破。不过,在勘探过程中所开展的,例如面积性水化学、土壤化探、重砂测量等工作,给日后找矿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1981年,随着中国新一轮找金工作的开展,一个对紫金山开采产生决定性因素的人物出现了,他便是紫金矿业的创始人—陈景河。陈景河于1957年出生在福建省龙岩市一个矿区,从小便是远近闻名的“地理通”,高中毕业后,顺利考上了福州大学地质系。1982年,大学毕业的陈景河被分配至闽西地质大队,开始参与紫金山的勘探工作。一年后,闽西地质大队第八分队初步确定了紫金山金矿化的主要分布地,拉开了紫金山找矿的序幕。1984年,陈景河在论文中首次提出“紫金山金矿深部藏有厚而富的铜金矿”的预测,这个预测在1987年通过地质大队的钻探得到了验证。1986年,上杭县政府投资了1万元,成立了国有独资企业“上杭县矿产公司”,负责紫金山金铜矿的勘探及开采工作。1991年,在经过10年勘探工作后,陈景河及其团队得出结论,紫金山的金矿品位低,变化大,可采储量仅为5.45吨,属于中小金矿,但其金矿底部的铜矿是一个大矿,预估铜储量有62万吨。当时,福建省地矿部门却认为紫金山的开发价值不大,将紫金山的开发权下放给了上杭县政府,由上杭县矿产公司成为紫金山的开发主体。对于紫金山的开发价值,陈景河与福建省地矿部门有着不同见解,他认为虽然紫金山的金矿品位低,但其储量可能不止预计的5.45吨,只要能够压缩成本,仍然具备开发的潜力。于是,当时已成为福建省地质局最年轻高级工程师的陈景河,于1992年主动请缨前往上杭县矿产公司担任总经理,负责紫金山的开发工作。那时,上杭县矿产公司只有76名员工,总资产仅351万元,靠着买卖零星的矿产品维持公司运营,每年净利润只有三万元。在紫金山开发初期,由于公司缺乏资金,如果采用设计部门提供的全泥氰化提金工艺,紫金山金矿的第一期工程建设投资至少要2900万元。于是,陈景河大胆提出北方常采用的金矿堆浸工艺,即在矿床上挖出一个堆浸池,灌入高浓度的氰化物溶剂,把矿石中的金溶解后再提取,这种工艺的投资额低,生产成本也低。但是,由于福建地区濒临东海,雨水向来比较多,浸液很容易被稀释,矿区又主要都是山地,难以挖出大面积的堆浸池,对这个工艺是有影响的。尽管提议遭到部分人的反对,但陈景河还是力排众议,在多雨陡峭的紫金山上开展了“堆浸提金法”试验,并最终获得了成功。1993年,陈景河在紫金山上挖出了第一桶黄金9.3千克,为公司赚到了5.4万元。同年,上杭县矿产公司也更名为“福建省上杭县紫金矿业总公司”,简称“紫金矿业”,改为全民所有制公司,主要业务便是开发建设紫金山金矿,由陈景河担任总经理。1994年,紫金矿业更名为“福建省闽西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”,企业性质也更变为了国有独资企业,由陈景河任董事长及总经理。1996年,紫金矿业的开发工作已经逐渐起步,大规模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,但公司却缺乏资金。在这种情况下,陈景河与上杭县政府便开始动员当地居民、政府人员和紫金矿业职工来集资入股。然而,看好紫金矿业的人却很少,一是因为当时黄金行业正值历史性低潮,二则是紫金矿业当时仍有银行的巨额贷款,未知风险极高。最终,在陈景河与上杭县政府的一再要求下,紫金矿业的职工每人出资8000元,以工会的名义投资到公司里,工会持股约10%。同时,紫金山所在的乡、村也分别入股,顺利完成了紫金矿业的集资工作。


紫金山矿区

二、国有改制

1997年,紫金矿业开始引入全球前沿的破碎分筛技术,降低了提炼金的难度,而且还通过炸药爆破的方式炸平了山头,将传统的打洞采矿模式升级为了露天采矿,方便工人通过汽车运输,大幅提升了开采效率。通过改进,紫金山年产黄金可达1136.3千克,使得紫金矿业当年净利润达到了惊人的2000万元,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。在紫金矿业由打洞采矿改为露天采矿时,“新华都工程有限公司”(简称“新华都”)成功承接了采矿项目,陈景河也由此结识了新华都的创始人—陈发树与柯希平,这为后来紫金矿业改制埋下了伏笔。与此同时,陈景河邀请专家对紫金山进行补充勘探,专家在勘探后发现,紫金山矿体规模远远超过原控制的矿体,可利用金资源储量从原来的5.45吨扩大到了254吨,是获批准储量的46.6倍。这一发现,使原先被认为品位低、开发价值不大的紫金山金矿一跃成为“中国第一大金矿”。1998年,紫金矿业由国有独资公司改为有限责任公司,上杭县财政局作为国有控股股东持股86.80%,紫金矿业工会委员会、上杭县旧县乡政府、上杭县才溪镇政府和上杭县才溪镇同康村委会成为4家外部股东,各持股10.17%、1.01%、1.01%和 1.01%。两年后,上杭县财政局将所持有的86.80%股权转给国有资产经营公司“闽西兴杭实业有限公司”,简称“兴杭实业”,而另外四家股东则联合成立了“上杭县金山贸易有限公司”,将之前所持有的13.2%股权转至了上杭县金山贸易有限公司名下。2000年,紫金矿业再次进行改制,由于之前的开采项目,紫金矿业欠下了新华都巨额的工程款,陈发树和柯希平也在这次改制中作为债权人获得了部分股权。在新一轮改制中,兴杭实业作为主发起人,联合了陈发树名下的新华都实业有限公司、新华都工程有限公司与新华都百货有限公司、柯希平名下的厦门恒兴有限公司与金山贸易有限公司,以及福建黄金集团和闽西地质大队,成立了“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”。其中,兴杭实业占股48%,陈发树则通过新华都系公司出资3000多万元占股26.92%,柯希平则通过两家公司出资近2000万占股23.01%,福建黄金集团和闽西地质大队则分别出资245.63万元和49.9万元,占股1.72%和0.35%。当时,紫金矿业的年矿产金量已居中国第二位,总资产达6亿,营收约4亿,但紫金矿业改制时的评估价值却仅为约9776万元,包含探矿权、采矿权、土地使用权在内无形资产仅为约3901万元,这也使得市场后续一直质疑紫金矿业是否存在“国资贱卖”的情况。2001年,紫金山金矿新的勘探报告通过了国土资源部评审,确认紫金山金矿储量为138.4吨,是当初探明储量结论的25倍,使得紫金矿业潜在价值从几亿元上升到了上百亿元。同年,中国开始允许探矿权、采矿权转让,这让紫金矿业得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收购金矿。2002年,紫金矿业展开了低价收购策略,选择别人放弃的矿山,例如收购了贵州水银洞金矿、新疆阿舍勒铜锌矿等,然后通过创新和科研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,使这些没有盈利的矿山起死回生,实现产量突破并盈利。在完成这一系列收购和优化后,紫金矿业于2002年成为全国最大的五家金矿企业之一,公司探明及推定储量达到187.8吨。2003年,紫金矿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,发行价为3.3元,共发行3.483亿股,募资超过10.76亿元,成为首家境外上市的国内黄金企业。上市之后,紫金矿业利用资金,在福建、新疆、青海、内蒙古等地建设了40多家下属公司。一年后,紫金矿业更名为“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”。2006年,紫金矿业开始从矿采金业务延伸到了矿采铜、锌、铁、钼、锡领域,并购了青海德尔尼铜矿、西藏玉龙铜矿、黑龙江多宝山铜矿、新疆蒙库铁矿等,成为了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公司。


贵州水银洞金矿项目

三、全球化并购

从2005年开始,紫金矿业便着手布局海外。2005年,紫金矿业花费195万加拿大元,购得了“加拿大顶峰矿业公司”21%的股份。加拿大顶峰矿业公司,总部位于加拿大温哥华,是一家国际矿业勘探和开采公司,在多伦多创业板上市,当时市值约为900万加拿大元,净资产总值约为300万加拿大元,在加拿大和中国均有多个矿产项目,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“大陆黄金矿业公司”埃斯凯河金矿项目,紫金矿业通过这笔收购,也可以顺利参与到这些项目。2006年,紫金矿业通过并购,控股了“蒙古纳日陶勒盖金矿”、“越南大班铅锌矿”、“俄罗斯图瓦铅锌矿”等。同年,紫金矿业入股了英国上市的南非矿业公司“Ridge Mining”,成为了其最大的股东,将业务拓展至南非。2007年,紫金矿业联合“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”、“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”成立了“厦门紫金铜冠投资发展有限公司”,简称“紫金铜冠”。之后,紫金矿业通过紫金铜冠,以14亿元收购了“英国蒙特瑞科公司”90%的股份。英国蒙特瑞科公司的核心资产,是秘鲁马哈斯公司旗下的白河铜矿矿业权益,这是一处未经开发的特大型铜矿,铜金属储量为315万吨。然而,由于与当地社区关系、环境等问题冲突,紫金矿业在白河铜矿的开发进展十分缓慢。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,紫金矿业逆势扩张,先是斥资33.68亿元收购了“澳大利亚英多菲矿业公司”,不过该项目却因当地政府阻挠而被终止。之后,紫金矿业完全收购了加拿大大陆黄金矿业公司,获得了其位于哥伦比亚西北部的武里蒂卡金矿项目。2008年,紫金矿业在上交所上市,是首家以0.1元面值发行的A股公司,发行价为7.13元,共发行14亿股,募集资金98亿元,实现了“H+A”资本主体结构。随着紫金矿业在两地上市,之前凭借改制成为股东的陈发树与柯希平,身家也水涨船高。当时,陈发树共计持有紫金矿业21.78亿股,市值155.29亿元,投资收益达到460倍,而柯希平最开始投资的1000万元也升值至74亿,投资收益达740倍。在紫金矿业上获得的巨大收益,也成为了陈发树和柯希平日后投资的“现金奶牛”,为二人在中国股市玩潮弄浪提供了资本。2009年,紫金矿业以33.68亿元的价格,收购了“澳洲铜金矿公司”。2011年,紫金矿业收购了“吉尔吉斯坦奥同克矿业公司”60%的股份,该公司的核心资产为吉尔吉斯斯坦第三大金矿的左岸金矿。2012年,紫金矿业收购了澳大利亚本土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之一—“诺顿金田”89.15%的股权,该项目为中国企业收购海外在产大型黄金矿山的第一例,并于2015年获得了诺顿金田100%的股权。2014年,紫金矿业收购了“刚果穆索诺伊矿业简易股份公司”51%的股份,成为其控股股东,之后又从华友钴业买来了21%股份,共计持有该公司72%的股权。通过这次入股,紫金矿业得以成功进入非洲科卢韦齐铜矿项目,该项目具备年产12万吨金属铜、3000吨钴的生产能力。2015年,在国际金价与铜价均处于低谷时,紫金矿业再次大举施展低价收购的策略,达到了并购的最高潮。在那一年,紫金矿业先是以每股0.1澳元收购了“澳大利亚凤凰黄金公司股份”,澳大利亚凤凰黄金公司当时市值约为2.26亿元人民币。之后,紫金矿业又收购了“巴里克(新几内亚)有限公司”50%的股权与50%的债权,通过该收购成功获得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第二大金矿—波格拉金矿24.5%的权益。此外,紫金矿业还花费4.12亿美元,收购了“刚果(金)卡莫阿控股公司”49.5%的股权,该公司旗下拥有世界级超高品位大型铜矿—卡莫阿-卡库拉铜矿,该铜矿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品位、未开发铜矿。2018年,紫金矿业花费3.5 亿美元,获得了“塞尔维亚国有铜业公司”63%的股权,并将其更名为“塞尔维亚紫金博尔铜业有限公司”,并对其旗下4座矿山及1个冶炼厂实施技改扩建,该公司目前也已成为塞尔维亚规模最大和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。2019年,紫金矿业花费13.9亿美元,收购了加拿大矿产资源公司“Nevsun Resources Ltd.”100%的股权。Nevsun Resources Ltd.是一家黄金及基础金属采矿和勘探公司,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的勘探、开发和生产,该公司旗下拥有塞尔维亚的Timok铜金矿及非洲厄立特里亚在产矿山Bisha铜锌矿,在塞尔维亚、厄立特里亚、马其顿合计拥有27个探矿权。同时,该次收购也是紫金矿业单笔最大规模的收购,甚至为了配合本次收购,紫金矿业于2019年公开定增募资了80亿元。2020年,紫金矿业收购了“圭亚那奥罗拉矿业公司”100%的股权,在紫金矿业收购接管前,奥罗拉金矿已长期处于停产状态。在紫金矿业收购后,奥罗拉金矿成为了目前圭亚那目前规模最大且唯一在产的金矿。同年,紫金矿业还收购了“西藏巨龙铜业公司”50.1%的股权,该公司旗下拥有西藏巨龙铜矿,为世界级超大型低品位斑岩型铜钼矿。


圭亚那奥罗拉金矿项目

四、进军新能源

2022年,紫金矿业再次掀起了一波并购高潮。根据统计,紫金矿业在2022年进行的矿产收购和股权交易超过了10宗,累计花费近350亿元。在2022年年初,紫金矿业从“加拿大新锂公司”手中获得了“LIEX公司”100%的股权,LIEX公司的核心资产便是阿根廷3Q锂盐湖,该项目位于南美著名的“锂三角”,为全球同类项目中规模最大、品位最高的项目之一,在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,预计能形成年产4到6万吨的碳酸锂产能。此外,通过对阿根廷3Q锂盐湖的并购,紫金矿业也正式开始布局新能源金属赛道,开始向锂矿进军。


3Q锂盐湖

2022年4月,紫金矿业出资76.82亿元,获得了西藏拉果错盐湖锂矿70%的权益。西藏拉果错盐湖锂矿,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优质锂盐湖矿床之一,资源量在国内排名前五,全球排名前二十,在项目全部建设达产后,预期可以形成年产4到 5万吨的氢氧化锂产能。此外,紫金矿业于2022年和2023年分两次共计收购了“湖南厚道矿业有限公司”100%的股权,湖南厚道矿业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湘源锂多金属矿,该矿为国内稀缺的大规模、低品位硬岩锂多金属矿,伴生着铷、铯、钨、锡等多种金属,在该项目建成后,预期可形成年产4到5万吨的碳酸锂产能。此外,紫金矿业还将在该项目下游配套建设电池级碳酸锂冶炼厂,构建采选冶一体化开发体系。通过收购“两湖一矿”(阿根廷3Q锂盐湖、西藏拉果错盐湖、湘源锂多金属矿)项目,紫金矿业的锂资源存量达到了1215.21万吨,在全球排名第9,在国内也仅次于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。2022年5月,紫金矿业出资17.34亿元,收购了A股上市公司“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“,简称“龙净环保”15.02%的股权。在收购完成后,紫金矿业合计持有了龙净环保25.04%的表决权,成为龙净环保的实际控制人。龙净环保是大气治理龙头,专注于环保产业,产品及工程遍布了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,,也是全球最大的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公司。2022年10月,紫金矿业出资26亿元,收购了南美最大在产露天金矿之一—苏里南罗斯贝尔金矿95%的权益。同时,紫金矿业也出资了59亿元,获得位于安徽的全球储量最大单体钼矿—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钼矿的权益。2022年11月,紫金矿业再次出资40.63亿元,收购了“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”20%的股权,以及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北部的海域金矿30%的权益。同时,紫金矿业还以16.14亿元的价格,将持有的“安徽江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”股份增持至21.81%。到了2023年,紫金矿业开始放缓了并购速度,全年的并购记录寥寥无几。2023年7月,紫金矿业入股了天齐锂业旗下的“四川天齐盛合锂业有限公司”,获得该公司20%的股权,同时获得了该公司旗下川西核心锂矿—雅江措拉锂矿的少数权益。通过此次收购,紫金矿业联手天齐锂业,加速推动了雅江措拉锂矿的开发。同年,紫金矿业又以16.46亿元收购了“西藏中汇实业有限公司”48.59%的股权,从而获得了国内未开发超大型铜矿—西藏朱诺铜矿的相对控股权。对于并购,紫金矿业一直坚持不买溢价过高的资产,而且还计划未来继续并购全球大型矿业公司,增加公司的资源储量和产能。在陈景河的想法中,他希望花5年时间通过并购再造一个紫金矿业,让紫金矿业在2030年的主要经济指标,以及铜、金矿产品等产量要进入全球前三或前五位。


五、紫金矿业

目前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矿产金生产国,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17年位居世界第一,而紫金矿业则堪称是中国黄金行业的龙头。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,紫金矿业实现营收分别为1360.98亿,1715.01亿,2251.02亿和2703.29亿,营业收入呈稳步增长的趋势。在净利润上,紫金矿业在2019年至2022年分别实现了42.84亿元,65.09亿元,156.7亿元和200.4亿元,同样是稳步增长。2023年,紫金矿业的矿产金量为67.73吨,同比2022年增长了20.17%,而中国2023年实现了矿产金为297.3吨,紫金矿业的矿产金量占全国总量约23%。除了金,紫金矿业矿2023年矿产铜达到了100.73万吨,同比增长11.13%,成为中国及亚洲唯一矿产铜量破百万吨大关的矿企,位居全球前五。根据数据显示,2023年,中国实现矿产铜为161.9万吨,紫金矿业的矿产铜约占中国总量的62%。另外,紫金矿业2023年的矿产锌(铅)量为46.7万吨,同比增长了2.89%,矿产银量为412吨,同比增长了4.09%。在金、铜、锌(铅)、银之外,紫金矿业的锂板块也在2023年第一次实现了产出,生产当量碳酸锂为2903吨。2023年,中国迎来了黄金消费热潮,黄金消费量同比增长了8.78%,达到了1089.69吨。其中,黄金首饰为706.48吨,金条及金币为299.60吨,分别同比增长了7.97%和15.70%。2024年第一季度,黄金消费量继续保持增长,同比上升了5.94%,达到了308.905吨,也使得黄金价格一路飙升。伴随着黄金价格的上涨,矿产金企成为了最大受益者,紫金矿业也不例外。2023年,紫金矿业实现营收2934.03亿元,净利润211.19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了8.54%和5.38%,双双创下历史新高。其中,黄金的冶炼加工及贸易收入占了紫金矿业总营收的37.92%,而冶炼铜的收入则占了37.92,是紫金矿业营收的核心。除了营收及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外,紫金矿业的股价在2023年至今一路飙升,股价在今年一度达到了19.79元的高位,市值也突破了4500亿元。


紫金矿业近些年营收与净利润情况0

虽然在2023年交出了骄人的成绩单,但紫金矿业还需要降本增效。对于矿业企业来说,采矿成本的上升是个趋势,全球主要的金企、铜企生产成本增长都在10%到20%左右,所以遏制成本增长过快是矿业企业最核心的经营指标。2023年,紫金矿业在国内成本控制上做的较好,但海外成本仍在上升,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,紫金矿业在2023年的资本支出创出历史新高,达到304亿元。受融资规模增加和外币借款利率提高的影响,紫金矿业的财务费用也大增超过了70%。此外,紫金矿业在2023年的销售费用也同比增长23.63%,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0.08%,相关费用增速远超营收和净利润增速。截至目前,紫金矿业在海内外拥有金、铜、锌(铅)、锂矿超过了25处,在中国17个省和境外15个国家都拥有着重要的矿业投资项目,并正在加速进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。截至2023年底,紫金矿业保有探明、控制及推断的权益资源:金约2997.53吨、铜约7455.65万吨、锌(铅)约1067.77万吨、银约14739.29吨以及锂资源量(当量碳酸锂)约1346.59万吨。在几十年历程中,紫金矿业正是凭借着勘探和开采技术、通过低品位难选冶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技术,实现了在投资和成本控制上的竞争优势,从而一步一步成为了如今的矿业行业龙头。未来,作为全球矿业市场的重要参与者,紫金矿业依然会致力于打造“绿色高技术超一流国际矿业集团”,以优质矿物原料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助力。

参考文章:《关于紫金矿业三十年》《紫金矿业三十二年,大隐隐于商》《走进新时代-紫金矿业25年发展纪实》《市值暴涨600亿,蛰伏三年的“中国矿王”,刚回归就掀起一阵大浪》《中国黄金“一哥”:年收入超过2900亿元,在全球拥有超过15处金矿》
图片来源:紫金矿业官网、网络

 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矿业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矿业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用户协议  |  隐私政策  |  版权声明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陕ICP备2023011587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