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新闻
刚果(金)修订钴矿出口政策,强化本土加工要求
刚果(金)政府宣布自2025年7月起,所有钴矿出口需满足至少30%的矿石在本国境内加工,旨在提升本土产业链附加值。此举或加剧全球钴供应链紧张,国际电池制造商已启动应急谈判。 影响分析
:短期或推高国际钴价(当前LME钴价报4.8万美元/吨,周涨3.2%),长期可能加速中资企业在刚果(金)的冶炼厂投资。 第十二届全国低品位及难选冶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交流会5月23日贵阳启幕
院士专家共探资源开发前沿技术,破解优质矿产锐减困境。陕科矿协办搭建行业信息化合作平台,驱动绿色选冶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,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注入智慧动能。 澳大利亚通过《关键矿产安全法案》,限制外资持股比例
澳政府将锂、稀土等矿产的外资控股上限从40%下调至30%,并设立“国家安全审查”机制。中资企业天齐锂业、赣锋锂业在澳项目或面临股权结构调整压力。
国内新闻
中国发布《新能源金属资源保障白皮书》,明确稀土、锂战略储备目标
工信部提出到2030年,国内锂资源自给率提升至60%,稀土永磁材料回收利用率达40%。首批国家储备计划将覆盖四川锂辉石矿、江西离子型稀土矿。 政策解读
: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、技术升级实现资源多元化,降低对外依存风险。 山西启动煤矿智能化改造“三年攻坚”计划
山西省财政将投入120亿元,推动全省80%以上煤矿在2027年前完成5G+AI智能化系统部署,目标降低事故率30%、提升开采效率15%。
矿业企业动态
嘉能可(Glencore)宣布收购巴西镍矿巨头Votorantim Metais
交易金额达54亿美元,嘉能可将控制全球12%的镍供应,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金属领域地位。交易完成后,镍价期货单日上涨2.4%。 中国五矿集团与刚果(金)签署铜钴联合开发协议
协议涵盖3处未开发矿床,预计2028年投产后可年产铜30万吨、钴5万吨,中资企业海外资源布局再下一城。 宁德时代启动青海盐湖提锂技术中试,成本或降至3万元/吨
采用新型“电化学脱嵌法”,锂提取率提升至90%,较传统工艺降本40%。若商业化成功,将大幅缓解国内锂资源瓶颈。
大宗商品价格与市场趋势
品种 | 价格(2025/4/16) | 周变动 | 趋势研判 |
---|---|---|---|
国内政策与行业监管
生态环境部严查矿山尾矿库渗漏,23家企业被列入“黑名单”
涉及企业需在6个月内完成整改,否则面临停产处罚。重点区域包括云南磷矿、内蒙古稀土尾矿库。 自然资源部试点“绿色矿山积分制”,与信贷、采矿权续期挂钩
积分指标涵盖生态修复、能耗、社区关系等,高积分企业可获贷款利率下浮、优先获取探矿权等激励。
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实践
华为发布“矿山鸿蒙OS 3.0”,实现井下设备全场景智能互联
已在神华集团多个煤矿部署,设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70%,人工巡检需求降低50%。 全球首条“氢能冶金”示范线在宝武集团投产
采用绿氢直接还原铁技术,碳排放较传统高炉工艺减少85%,吨钢成本增加约200元,长期依赖氢价下降。 矿山生产运行管控系统软件发布
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自主研发的“矿山中控”系统软件平台正式发布,这是我国首个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工业软件国产化最高等级L5认证的矿山控制系统软件平台,实现了核心代码的自主可控。 生态修复案例
采用内蒙古乌兰察布露天矿区通过土壤改良、光伏农业和生态旅游等技术的应用,实现了从“废墟”到“公园”的蜕变,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,农产品产值超3亿元。
5.智能采矿系统应用
鞍钢集团应用了EOS智能采矿系统,提高了矿石回收率至92%,同时实现了选矿废水的循环利用率达100%。
风险与机遇提示
风险预警
地缘政治风险
:刚果(金)、智利政策变动或加剧资源民族主义浪潮。 环保成本攀升
:国内尾矿治理标准趋严,中小矿企合规压力陡增。 机遇方向
二次资源开发
:退役动力电池回收、废旧稀土磁材再生技术成投资热点。 能源转型红利
:铜、锂、镍等“电气化金属”需求长期刚性增长。
结语:2025年全球矿业格局加速重构,资源安全、技术创新与ESG合规成为核心竞争维度。建议企业强化供应链韧性,布局低碳技术,以应对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挑战。
(注:以上数据截至2025年4月16日收盘,趋势分析仅供参考。)
声明:本报告数据基于公开信息整理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